人们常用“文明”来形容社会安定、文化繁荣、科技进步、政治昌明的局面,赞美人们谦恭礼让、文明礼貌、助人为乐、严已宽人的品德。人类的文明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,也体现在文明教养和文明行为上,而“礼貌”、“礼节”则是这种文明教养和文明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。为此,文明与礼貌紧密相连,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内容。文明礼貌是指增强人伦表现,通晓为人处事的礼仪,接受社会道德要求,言行举止合乎社会规范,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。文明礼貌是现代社会文明素质的主要外在表现,具有极强的社会功能,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、给社会带来愉快和和谐,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,给自己带来快乐,带来温馨。因此,在学校规范化管理中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对于师生、学校和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它包括四个方面内容:
一、尊重他人。文明礼貌的核心是互相尊重,互相谦让。想得到别人的关爱、尊重、理解和宽容,就要关爱、尊重、理解和宽容别人。古人讲,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”,“礼让一寸,得礼一尺”。这告诉我们,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,只有心里装着他人,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、尊重别人,才可能有文明礼貌的举止。
讲礼貌是文明涵养的一种表现,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客观需要。一个人要成为彬彬有礼的人,既要重视内在的修养,也要注重外在的表现,从内在修养来看,彬彬有礼产生于健全的理智,真诚友善和关心人的品德。从外在表现来看,主要显示一个人的素质、风度上。气质、风度虽然使人难以把握,但透过人的形象、气质、举止,仍能使人感觉出来,即通过言语声音、举手投足、站坐起走、神态表情、乃至面容发型,服饰形体等显示出来,令人感受得到。因此,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气质脱俗,风度优雅的人,成为一个讲文明礼貌而受人欢迎的人,就得注重礼节、礼仪,必须以礼待人,礼貌待人。所谓“礼貌”,是指人际交往中应具有的礼仪,礼节等良好品行,如程序、方式、容貌、风度、言谈等。它要求人们在交往中,态度诚恳和善,言语温和、友好,姿态端正,彬彬有礼,做事有节制,说话有分寸等等。
从精神实质来考察,谦让之心,实质上就是舍己为人之心,礼貌之举,实质上就是尊重别人之举。为什么社会上、学校之中,也有不拘礼仪,待人傲慢,出言不逊的人,就是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自我,毫无考虑他人,因此与人相处时总有这样一种心态,对一般人施礼,就觉得有谄媚之嫌,怕别人议论自己。殊不知这样做,恰恰是南辕北辙,而没有正确认识到,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,是一个人的基本文明素养。尊重上级是一个人的本分,尊重同学、同事是一个人的修养,尊重下属和学生是一个人的风度。
讲文明礼貌,就能做到更好的团结他人,特别是在日常学习中做到邻里团结,同宿舍同班团结。邻里团结,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,是一种道德修养。我国劳动人民历来把它视为君子之美德,古人讲:有吉祥的住地,不如有个好邻里。
二、遵守秩序。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条件,包括遵守公共生活准则和严格遵守时间等方面。社会中的人们,都在一定的空间、时间里学习、生活和工作,彼此都要有交往,个人的行为时刻都可能影响他人。因此,在公共场所里,人们参加公各种活动都应以不影响他人为准则,必须严格遵守秩序。遵守公共秩序是社会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,体现着人们的共同利益。在交往时,遵守时间是极为重要的文明礼貌,也是体现诚信的基本要求。在讲求速度、讲求效率的时代,时间是最宝贵的,不失约、不浪费对方的时间,是对人的极大尊重。
三、与人为善。与人为善是指以善待人,帮助人。见别人有困难,乐于助人,不冷漠歧视;见别人遭不幸,献出爱心,不落井下石;见别人犯错误,耐心帮助,不幸灾乐祸;见别人有成绩,心里高兴,不藐视嫉妒;见别人的长处,虚心学习,不小肚鸡肠。总之,有利于别人之事多做,不利于别人之事莫为。墨子说:“利人乎,即为;不利人乎,即止。”孟子也说:“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荀子也认为:“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;伤人以言,深于柔戟。”事实证明,当一个人处于困苦之时,你给他以鼓励和温暖,他会记恩一辈子;如果乘人之危,落井下石,他会记恨你一生。因此,尊重人、信任人、帮助人、爱护人,是人类文明最显著的表现。
与人为善,还表现为和蔼待人。态度和蔼,是人与人交往时向对方发出的第一个信息,是一个人具有礼貌修养的体现。“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”,是中华民族待人和气的优良品德的概括。温即温厚、温顺;良即善良、忠良;恭即是恭敬、谦恭;俭即俭朴、勤俭;让即谦让、礼让。与人交往,先送春风微笑,可以开启对方的心扉,为情感的传递和相互理解搭上阶梯。待人和气,以和为贵,是对他人的尊重。在交往时对人粗暴蛮横,待人冷若冰霜,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、团结、友爱、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相悖的。与人为善,待人和气,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和谐的气氛,使每个人的自尊心得到尊重,心理处于平衡状态,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。
四、注意形象。个人的言谈举止,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质。仪表得体是一个文明人的基本标志。仪表即外表,包括仪容、服饰、举止等方面,它是心灵的窗口,也是人们交往时形成和谐的道德环境的必要条件。人们的各种行为是在社会中进行的,仪表如何,总会对自己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。对己,它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,对别人他会影响一个人感觉是否得到尊重。为此,我们在交往时,应力求仪表端庄,不矫揉造作;落落大方,不轻浮放肆;文质彬彬,不卑不亢。具体地说,就是服饰整洁,态度诚恳,举止得体。这样就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,改善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,使交往顺利和谐,给交往者以美的享受。这是我们对学生仪容仪表常抓不懈的真正目的。
文明礼貌还要注意讲究卫生,卫生主要是指校园公共场所卫生和个人卫生。讲究卫生,看似生活琐事,实际上是社会公德,是每个人文明礼貌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一个学校的卫生状况,反映学校的文明程度,体现社会风尚,每一位师生都不应轻视它,而自觉地讲究卫生,以促进个人身心健康。